清明无恙,“诗疗”养生
发布时间:2021年04月01日 10:00 来源:洛报健康周刊
■受访专家
郭琳琳 洛阳市中心医院中医科门诊主任医师
岳 磊 洛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
史艳红 洛阳东方医院(河科大三附院)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
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第六季正在热播,名诗好词撩动了国人热爱诗词的心弦。
许多与清明有关的诗词背后,藏着可以让身心俱健的养生奥秘。让我们吟诵着古诗名句,一同从“衣”“食”“住”“行”方面探寻清明时节的养生之道吧。
衣
【诗词赏析】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
——【唐】杜牧《清明》
【养生提醒】
这句诗道出了清明时节天气多变的特征。乍暖还寒时,“健康君”为老年朋友们送上两句贴心话。
一是“不要少穿衣”。春季早晚温差大,老年人要重视“捂”,如果没有做好保暖措施,受到寒冷刺激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打算清明假期出游的老人,最好准备一件方便穿脱的外套。
二是“不要大汗出”。汗是人的津液,春天阳气生发,津液少,固护气阴很关键,出大汗伤津,所以强调“微汗出”。
食
【诗词赏析】
“相传百五禁烟厨,红藕青团各祭先。”
——【清】徐达源《吴门竹枝词》
【养生提醒】
清明时节,老年人要重视三方面:一是养阳。可以多吃苗类的菜,比如香椿、菠菜等,有利于阳气的生发。二是养肝。在五行学说中,肝属木,与春相应,春季适合养肝,可以用石斛煮水喝,每次取6克,先泡一两个小时,再煮10多分钟即可,预防肝气郁结。三是健脾祛湿。清明雨多湿气重,芡实、薏米、扁豆都有除湿健脾的功效,可以用它们煮粥喝,既能除湿,又能固护脾胃。
这首《吴门竹枝词》说的是人们在清明节吃青团,并用红藕、青团祭祀,其中所说的“百五”,是指冬至过后105天为寒食。青团是将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,再包裹豆沙馅儿蒸制而成,口感软糯。想吃青团的话,尝个鲜是可以的,但脾胃弱或有糖尿病的人,最好少吃。
住
【诗词赏析】
“帝里重清明,人心自愁思。”
——【唐】孟浩然《清明即事》
【养生提醒】
这句诗大意是说,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,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。老年人容易因为怀念亲人而出现情绪波动,进而导致血压不稳,可以在家做些舒缓的运动来转移注意力,如太极拳、八段锦等。
在作息方面,春天万物生,此时老年人应该早睡早起,才有利于阳气生发。
另外,老年人在睡前、早上及午休起床后,可以喝一杯温热的水,促进血液流通,有心功能异常和肾脏疾病的老人,应遵医嘱决定每日饮水量。
行
【诗词赏析】
“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。”
——【宋】吴惟信《苏堤清明即事》
【养生提醒】
清明节又叫踏青节,这句诗大意是说,风吹梨花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,人们大多都出城踏青。如果您也打算在清明假期踏青赏花,届时除了要多喝水、防感冒,还有几件小事要记心间。
第一件事就是防过敏。如果您或家人有过敏性鼻炎,出门赏花前,防花粉和柳絮的口罩一定要戴上,护目镜最好也备上。
第二件事是不要随便吃野菜。每年清明前后,医院都会收治不少因吃野菜而来看急诊的患者。像灰灰菜、荠菜等野菜含有光感性物质,大量食用加上长时间日晒,可能出现脸肿、出疱疹等过敏症状。
第三件事是当心面神经炎。面神经炎也就是咱老百姓常说的面瘫,熬夜劳累、免疫力减弱、吹冷风等都是诱因。
“健康君”提醒大家,假期出游前工作、生活别太累,旅途中不要在出大汗时开窗吹风。
责任编辑:格子